世界之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十大 > 正文

中国十大

中国十大抢人城市(各大城市抢人)

admin2023-03-19 06:19:19中国十大14

本文目录一览:

全国16个城市人口过千万,2020年这5座城市冲刺千万人口

人口总量及增量对于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部分经济学家来看: 人口,是城市竞争的结果 。这句话其实并不难理解,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和高铁的软硬因素影响,现阶段我国年轻人口、目标人口正在从偏远地区向县城、从县城向城市、从三四线城市向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城市群核心城市流动。

省会城市大都拥有丰富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同时相较于其他地级市可以提供更加广泛行业的就业机会,以2017-2019年全国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前十的城市为例(深圳、广州、杭州、西安、重庆、长沙、佛山、宁波、成都和郑州),其均拥有经济增速快、医疗教育资源优、辐射带动能力强等特点,且第三产业占比均超过了50%,多数城市更是超过了60%。

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城市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共计有16座,分别为重庆(3124.32万人)、上海(2428.14万人)、北京(2153.60万人)、成都(1658.10万人)、天津(1561.83万人)、广州(1530.59万人)、深圳(1343.88万人)、武汉(1121.20万人)、哈尔滨(1076.30万人)、苏州(1075万人)、临沂(1066.71万人)、石家庄(1039.42万人)、杭州(1036万人)、郑州(1035.2万人)、西安(1020.35万人)和南阳(1003.16万人)。

上述16座城市中, 有7座城市同时也进入了过去三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长全国前十名单 (分别为 重庆、成都、广州、深圳、杭州、郑州和西安 )。

有3座城市过去三年常住人口呈现外流趋势,其中北京常住人口外流的原因一部分来自北京执行全国最严格的落户政策,另一部分原因是北京近年来进行的非首都功能疏解( 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向北京副中心疏解 );哈尔滨常住人口下降是整个东北地区人口外流的缩影,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转型,以重工业为主的东北地区面临经济转型,其中部分人口出现就业难、工资收入下降的困境,随即向其他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的地区流动,同时人口下降的原因还有 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生育率低等 综合因素;最后一个常住人口下降的城市来自河南南阳,这座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的 历史 文化名城在2018年常住人口出现了下降趋势,虽然整个河南省有59.8%的流动人口最终流入了省会郑州市,然而南阳市却是其中的例外, 南阳市50%以上的外流人口都流出了省外 。人口流出的同时南阳还面临生育率的下降,南阳市出生率由2016年的11.8‰下降至2018年的9.79‰,远低于全省的11.72‰。

以上三座常住人口下降的城市都极具代表性,分别代表了:因人口过多而主动疏散城市部分功能、因产业转型从而导致的就业人口外流和因随着高铁、高速等交通升级主动外出寻求、争取就业和教育机会等。

而上述这16座千万常住人口城市中,我们发现 郑州和西安是于2018年实现了常住人口破千万大关,杭州市则是在2019年城市跨入千万城市级别 。

实际上这三座城市中,除了郑州背靠河南这个人口大省以外,杭州和西安所在的浙江省和陕西省在我国相对来说都是人口小省(浙江5850万人、陕西3876万人、河南10952万人)。值得注意的是, 过去三年杭州和西安分列全国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第三和第四位,其中西安2018年常住人口增长了38.7万人,杭州市2019年常住人口更是增长了55.4万人 。

两座城市在本省常住人口有限的背景下,取得如此高效的人口增长成绩,背后与快速、灵活、多变的“抢人”政策关系密切,简单总结为:西安的“快”和杭州的“变”。

2017年,西安市分别在3月和6月推出落户政策,在落户流程上做到了全国最简单、在落户门槛上做到了全国省会城市最低、在落户条件上做到了全国最宽泛。彼时的互联网上对于西安推出以上落户新政还充斥着嘲讽之声,甚至还有恶搞西安“抢人”的漫画被网友热传。

然而普通老百姓还没看懂的操作,其他城市运营者却看慌了,进入2018年,全国就有50多个城市下场“抢人”,西安也做好了准备迎接其他城市的冲击,全年分别在1月、2月、3月、4月推出5次优化落户政策,在其他城市效仿西安放宽落户条件、降低落户门槛时,西安则推出了落户人口补贴,且做到了同期城市中补助力度最大、补助时效最长,最终2018年底西安常住人口正式破千万后,很多城市才回过了神纷纷感叹西安此次“抢人”大战的优异表现。

如果说西安“抢人”是快,那么杭州“抢人”则是主动求变。

2019年3月,杭州市对外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稳企业稳增长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第十八项提到“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并缴纳社保的可直接落户”,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此次推出的仅为“征求意见稿”,旨在鼓励广大市民踊跃提出意见和建议。

然而就在该意见稿发布8天之后,4月3日杭州市就正式发布了该《通知》,并且在一天后发布了该《通知》的《政策解读》文件。

为何此次杭州执行如此之坚定和迅速?原因在于2019年开年(1-2月),杭州市支柱型产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同比下降了16.7%和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了0.2%,刷新了2009年以来的新低,因此杭州此次推出的稳企稳增促实体政策是面向 社会 、面向市场的主动求变。

到了年底,杭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被拉升到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5%、13.1%和7.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1.7%、37.6%和46.5%。而杭州市的常住人口更是一年之内新增55.4万人(全国第一),常住人口达到1036万人,从全国第17位上升至全国第13位。

回顾了西安和杭州在过去三年中“抢人”的出色表现,我们不仅好奇在即将结束的2020年,能否有哪座城市步这两座城市的后尘,在“抢人”大战中拔得头筹让城市快速迈入千万人口级别呢?

纵观2020年推出落户新政的城市中,唯上海、宁波和无锡的影响力最大。其中上海已经是2000多万人口的超级城市,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而宁波和无锡截止到2019年常住人口分别达到854.2万人和659.15万人,除非合并周边的地级市和县级市,否则宁波和无锡2020年依旧无缘千万人口城市。

那么我们把目光聚焦在2019年常住人口已经无限接近千万人口的城市身上,据统计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在900-1000万之间的城市有5个,分别是: 邯郸(954.97万人)、青岛(948.98万人)、保定(939.91万人)、潍坊(935.15万人)和温州(930万人) 。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上述5座城市中保定和潍坊在近3年中出现了常住人口下降趋势,其中保定市是因为原辖区内的雄县、容城和安新3县划归到了雄安新区,因此出现了常住人口的下降;而潍坊市2019年则首次出现了常住人口下滑。

其他三座城市中,最接近千万人口的邯郸市距离千万人口还有45万的人口差距,实际上这样的人口差距放在增速强劲+政策灵活的省会城市身上不算难题。然而邯郸是位于河北省南端,与晋、鲁、豫三省接壤的地级市,下辖6区、11县和代管1个县级市,900多万人口中城镇人口只占到500多万,城镇化率为58.15%,县域经济强是邯郸市的经济特色。在过去的2020年前11个月,邯郸市并未推出任何“抢人落户”政策,以过去三年邯郸市的常住人口增量(年均1.9万人)来看2020年邯郸市在不合并其他区县的前提下常住人口无望突破千万。

区别于地级市邯郸,常住人口已达到948.98万人的青岛市则是我国的计划单列市,2019年GDP也高居我国第14位。

2020年青岛市进一步放宽了落户政策,于3月份推出《关于进一步促进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实施意见》。其中在“先落户、后就业”政策中,将原有的专科生门槛放宽至毕业学年的在校大学生,给予落后可想在本市购房及申请人才公寓等政策,且推出10万套人才公寓并给予8折的优惠。

过去三年,青岛市年均常住人口增量约10万人,目前距离千万人口还有51万的人口差距, 青岛也成为2020年是否迈入千万人口的唯一可能 。

2020年最终是否有新的千万人口城市诞生,我们拭目以待!

十大人口净流入城市:8个在南方,至少表现出三大趋势

10大人口净流入城市中有8个在南方,虽然我们不能下更多的结论,但至少可以表现出三大趋势:

第一,说明南方城市对人才和人口更有吸引力,当地赚钱的机会和经济活力更大

我们先不说为什么“投资不过山海关”,也不说北方是否有好的投资环境,仅仅近几年的“孔雀东南飞”现象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说明南方城市的赚钱机会更多,经济活力更大,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南方寻找发展的机会和投资的机会。

从净流入总量来看,上海、深圳、北京、东莞和广州位居前五,这其中除了东莞之外,其余均为一线城市。更重要的是,前五位中除了北京拥有都市优势而上榜外,其余四大城市都属于南方,而且除了上海作为中国对外的窗口和市场经济中心城市之外,深圳、东莞、广州都属于珠三角城市,这与我国珠三角经济的发展和崛起是分不开的。

有的人把南方城市的发展归结为三大因素:南方城市物流成本更低,因为南方城市距离港口近和水运便利,北方运输以陆路为主,从而使很多南方城市的产业具备了低成本的优势;南方城市气候利于生产,北方城市冬季漫长,南方全年气候环境更适宜生产;南方城市外向型经济更多,全球贸易的连年增长让南方外向型经济发展得更快更好。

也有人认为,经济南强北弱不是北方人思想有问题,因为这样的结果有着复杂的 历史 、人文、商业、政治因素;敢闯敢拼的性格,抱团取暖的互助精神,重视信誉的商业准则,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这些都是南方经济更加发达的重要原因。

但不管怎么说,南方经济的活力和更多的赚钱机会,成为南方城市具有较大吸引力、人口净流入的重要原因。

第二点,人口和人才的因素,既是南方北方经济差距越位越大的原因,更是南方北方经济差距越拉越大的结果

到底是南北经济差距在拉大,还是南北经济差距被夸大?最近一直引发热议。

根据综合数据看,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总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在前十大经济问题城市中,北京成为唯一留在前十榜单里的北方的城市,北方重镇、曾经的三大直辖市之一的天津第一次掉出前十位,排名第11。这无疑可以得出南北经济差距在拉大的结论。

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认为中国南北经济差距将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2020年南方地区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经济总量的65%,北方地区已经下降到35%;预计到2025年,南方地区的GDP约占全75%,南北经济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随着经济差距的越来越大,大量北方地区的年轻人都涌入了南方地区,导致北方城市人口不断流出,而南方城市人口不断流入,也是导致北方的经济雪上加霜,而南方经济越来越充满活力的重要原因。

而人口的流入流出也说明了南北经济差距拉大的必然。近几年,人口流动的孔雀东南飞现象已经引起很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南方人才的流入和人口的流入不仅是南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同样经济的活力进一步促进人才和人口的流入。

第三点,目前全国各城市出台人才战略和人口战略、实施积极的落户政策的城市主要是南方

一般而言,经济发达的城市凭借优质的 社会 公共资源和良好的就业机会,会对流动人口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但同样重要的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对人才和人口更具有吸引力。

南方的城市拥有先天的条件和经济活力自然是吸引人才和人口流入的原因,但不得不说,南方城市比北方城市更具有积极的人才战略和人口战略,也是南方城市比北方人才和人口净流入的原因。

2019年以来,各城市已经开始密集出台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仅2019年2月11日至2月15日,就有常州、海口、西安、南京、深圳等5个城市出台人才引进新政,从年初到2月18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发布各种人才引进与落户等政策的城市已经超过16个,被誉为2019年城市“抢人大战”的升级版。而从整体的人才引进战略和落户政策的情况看,南方城市也远比北方城市要多、政策更优惠。

12月份的年关之际,关于四大城市推出“史上最宽松”落户的信息不知道是应该让人振奋还是让人惊讶!福州落户“零门槛”,广州、青岛两大城市大专学历即可落户,从而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户籍制度的认知底层思考。《无锡市户籍准入登记规定》全面取消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技术工人等群体的落户限制;福州市提出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实现落户“零门槛”;青岛和广州分别将入户门槛放宽至大专学历。四个城市中只有青岛是北方城市,另外3个都是南方城市、而且还有两个省会城市。

这四大城市降低落户门槛政策,从根本上仍然是城市人才战略的延续,城市人才争夺的焦点仍然是大学生毕业生,那些大学毕业生们代表着最有活力的人才,更是未来在更高技术含量的人才。城市放宽入户门槛的目标仍然是各城市人才争夺战略的延续,同时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降低落户门槛政策的人口政策已经从中小城市,蔓延到一线城市、省会城市,这背后肯定与我国人口红利尤其是青年人口红利减退有关,零门槛的落户政策既是防止在人口红利下降以后导致的人口流失的政策措施,更是城市经济争夺人口红利的必然措施。

城市人口的流入和流出,既是过去多年 历史 形成的结果,同时也是目前面对的现实,更可能涉及到城市的未来。关键是城市人才战略和人口战略的是否适合目前城市的发展判断。 (麒鉴)

7个中心城市零门槛抢人,各个城市都有哪些优势?

7个中心城市零门槛抢人,各个城市之间的优势首先是北京具有最完善的科研中心,其次是上海最齐全的商业环境,再者是广州拥有纵横交错的外贸经济网,另外是成都拥有众多的高端服务业,然后是重庆拥有完整的制造业链条,还有是西安拥有重要的军工产业,最后是沈阳是重要的铁路枢纽和拥有众多的航空港。需要从以下七方面来阐述分析各大城市都有哪些具体的优势。

一、北京具有最完善的科研中心

首先是北京具有最完善的科研中心,会产生极其大的吸引力对于高端的科研人才而言,因为加入到北京的一些科研机构可以使得自身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并且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上海有最齐全的商业环境

其次是上海有最齐全的商业环境,对于很多的金融人才而言需要到上海去生活工作,这样子才可以更好的发展自身的职业道路,同时可以促使上海的经济更加繁荣,成就自己的同时也带动了上海的经济发展。

三、广州拥有纵横交错的外贸经济网

再者是广州拥有纵横交错的外贸经济网,对于外贸人才而言广州的工作地点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这里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同时还可以帮助外贸人才长期的发展。

四、成都拥有众多的高端服务业

另外是成都拥有众多的高端服务业,这让成都成为消费者的天堂,很多喜欢消费的人群都喜欢去成都,毕竟那里的商业机构环境非常舒适,并且有利于商业高端人才的就业发展。

五、重庆拥有完整的制造业链条

然后是重庆拥有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条,这是非常难得的,对于制造业人才而言首选城市应该是重庆,毕竟哪里所能带来的发展给予是前所未有的,处处都充满着制造业不断精进的气息。

六、西安拥有重要的军工产业

还有是西安拥有重要的军工产业,对于西安而言的经济特色产业是军工产业还有电子产业,对于一些就读专业是军事领域或者电子领域的人才而言可以选择到西安进行择业。

七、沈阳是重要的铁路枢纽和拥有众多的航空港

最后是沈阳是重要的铁路枢纽,连接了很多城市的交通路线,为全国的交通贡献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还拥有众多的航空港,对于很多的交通人才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居住场所。

中心城市发挥优势的背后原因:

拥有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同时拥有众多的人才辐射。

[img]

“抢人大战”中,你看好哪座二线城市?

关于这个问题,波比作为一个去了多个二线城市的人也有话说。

首先我们需要来了解一下主要的二线城市有哪些。

据最新的新一线城市排名,我们其实也就可以理解为二线城市里的佼佼者,在这些竞争城市里去做选择显然再合适不过。

波比本人是个成都人,看着成都排第一自然高兴,但实话实说,在二线城市的争夺战中,成都的优势虽然有,但显然不是最优的那个。

私以为,在抢人大战中,最具竞争力的,其实是杭州这个城市。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是杭州的地理位置。什么叫抢人?抢人是指从一线城市手中去抢夺人才,而一线城市的地理位置都是沿海,与一线城市靠的比较近的二线自然有先天地利优势。

这其中,就有武汉,杭州,南京等地。这几个城市,基本都在一线城市的辐射圈里,相互间的影响十分强劲。而成都,重庆,西安显然在地理位置上是吃了亏的。

那么在三个城市中,杭州的互联网是发展的最好的,而从一线出来的人才里,大都是年轻的互联网型人才,从用户属性上来说,杭州有着更为契合的工作岗位值得人才选择。

而除了地理和岗位架构,薪资待遇也是重要的一点,而波比从百度2018年的互联网薪资数据可以看到,杭州显然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

显然,在这几个方面来看,杭州抢人有着天然的优势,而这还没有把三巨头之一的阿里巴巴算入进去,有了阿里巴巴的加持后,杭州其实已经足以摸到了一线城市的门槛。

毕竟,在一个城市里,有一个巨无霸般,而且和年轻人又比较对口的公司,这个诱惑力也是足够大的。

所以,综上所述,波比认为二线城市中,抢人最厉害的显然是杭州最具有优势。

中国十大抢人城市(各大城市抢人)

谢谢!

十大人口城市大变局:广深打败天津 西安郑州崛起 东北无城上榜

今日,随着成都、武汉七普人口数据出炉,全国十大人口城市也基本落定。

2020年,重庆、上海、北京三大直辖市常住人口稳居前三,成都突破2000万守住第四,广州、深圳反超天津位居第五第六,天津退居第七,西安、苏州、郑州分列第八至第十。与2010年相比,哈尔滨、南阳遗憾落榜,西安与郑州强势补位。

从近10年的人口格局变迁来看,如今的人口大市逐渐与经济强市重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已成为吸引人口集聚的根本原因。

-01-

深圳广州人口增量最高

天津人口增量最低

2020年,全国十大人口城市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天津、西安、苏州和郑州,包括了除武汉外的8个国家中心城市,以及深圳、苏州两大经济强市。其中人口总量超过3000万的有1个,那就是体量堪比中小省份的重庆。人口总量超过2000万的有3个,分别是上海、北京以及新成员成都。其余城市人口总量在1200万至2000万之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目前千万人口俱乐部中的哈尔滨尚未公布七普数据,但其跻身全国前十的可能性也基本为零。哈尔滨2019年常住人口为1076.3万,仅比2010年增加了约13万。且黑龙江过去10年人口大幅减少646万,哈尔滨的数据并不乐观。

全国十大人口城市中,过去10年人口增量位居前列的是深圳(714万)、广州(598万)、成都(582万)、西安(449万)和郑州(397万)。如无意外,这五座城市也是全国人口增量最高的。它们的人口吸引力,在于超强的经济活力和不断加码的抢人政策。

深圳与广州位于全国经济活力最强的珠三角地区,人口增长快是很容易理解的。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近年来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制造业、信息经济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就业人口。此外,作为落户政策较为宽松的一线城市,深圳和广州也吸引了很多人落户。

成都是中国第四座迈进“2000万人口俱乐部”的城市,人口增量高达582万。过去10年,成都抓住了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机遇,打造了电子信息这一万亿级支柱产业,吸引了大量就业人口,也带动了劳动力人口回流。成都的GDP总量从全国第12名跃升至第7名,还获批国家中心城市,城市的产业、人口和能级均大幅提升。

而人口增量紧追成都的西安,过去10年GDP排名却没有明显上升。对于其人口高增长的原因,陕西省统计局副局长靳力表示,系得益于近年来西安托管西咸新区,以及在“户籍新政”的助力下,西安人才虹吸效应不断显现。

2017年,陕西将西咸新区划归西安管理,不仅拓展了西安的发展空间,也加快了产业和人口集聚。也是从2017年开始,西安出台了当时同等城市中门槛最低的户籍新政,并在此后多次升级调整户籍政策。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西安的虹吸效应越发明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吸纳了100多万人落户,于2019年人口突破千万大关,2020年成功跻身万亿GDP俱乐部,有力地提升了西安在全国城市格局中的地位。

郑州以1260万的总人口拿到前十最后一张门票,还超过武汉跃升至中部人口第一大城,这与其人口腹地、产业崛起以及城市能级提升息息相关。郑州拥有河南这一强大的人口腹地,全省户籍人口过亿,常住人口也高居第三,天然具有大部分省份无法比拟的优势。而近年来郑州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就业人口,也带动了劳动力回流。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等光环,则大大提升了郑州的城市能级。

与这些城市相反的,是十大人口城市中增量最低的天津。过去10年,天津的GDP总量由全国第5掉至第11,产业转型乏力、经济增长低迷,让天津的人口吸引力大大降低。而同样陷入经济低迷的哈尔滨,人口增长极有可能比天津还低,甚至出现负增长。

与2010年相比,哈尔滨和南阳均已掉出十强榜单,南阳甚至掉出了千万人口俱乐部。哈尔滨是工业化较早的东北中心城市,南阳则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但随着中国城镇化进入二次城镇化阶段,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的趋势愈发明显,这些经济低迷的人口大市优势不再,掉出榜单是必然结果。

-02-

广深年轻人占比约9成

北京上海西安人才占比超3成

梳理完十大人口城市的排名和增长情况,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的人口质量,即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人才占比等指标。

2020年,十大人口城市中年轻人占比最高的是深圳和广州,分别高达94.64%和88.59%。这两座城市作为珠三角的领头羊,制造业和电子信息等产业优势明显,集聚了大量务工人口,拉高了适龄劳动人口的占比。加上广深的出生率一直较高,二孩政策的实施也使得它们的0-14岁人口占比处于较高水平。

此外,广深的流动人口数量也是高居前列。2020年,广州与深圳的流动人口分别达到938万和1244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例均超过50%。大量人口流入之下,广州与深圳仍享有极大程度的人口红利。

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就是上海、重庆和天津。2020年,这三座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均超过20%,已达到深度老龄化标准。其中上海和天津作为老牌直辖市,经济基础、教育水平、医疗条件与人均收入等水平较高,生育率较低,导致人口老龄化严重。重庆作为十大人口城市中仅有的人口净流出城市,适龄劳动人口外流以致占比较低,拉高了老年人的占比。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十大人口城市中人才占比最高的是北京、上海和西安。这三座城市都是全国教育名城,拥有数量众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此外,蓬勃发展的高技术产业以及人才政策,也是拉高其人才占比的重要因素。

在人口受教育程度方面,深圳与重庆可以说是截然相反——2020年深圳高校数量和本专科在校生数量均垫底,人才占比却位居前五;重庆高校数量和本专科在校生数量均位居前列,人才占比却遗憾垫底。近几年,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稳居全国第二,金融业等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人才政策极为优惠,吸引了大量人才“东南飞”。相比之下,重庆仍以较为基础的制造业为主,产业转型升级尚在持续,人才占比相对较低。

从十大人口城市的城镇化率来看,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天津这五个全区市城镇化率均已超过80%,其中深圳早在2004年便成为全国首个无农村无农民城市,城镇化率高达100%。重庆是十个城市中城镇化率最低的城市(69.46%),目前仍有8个县和4个自治县。

从十大人口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占比来看,目前已公布城市普查公报的重庆、上海、广州、深圳和天津中心城区人口占比都在25%至35%之间,只有北京超过50%。不过相比2010年来看,除了地大物博的重庆之外,其他五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占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当然,随着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饱和,人口向郊区、新城等区域转移可以说是必然趋势。

参考资料:

[1] 各省市统计局

[2] 近10年人口增量前三城市基本落定.第一 财经

[3] 大变局!中部人口第一大城“易主”了.国民经略

[4] 十年新增714万人全国最高!“人口赢家”深圳到底做对了什么.21世纪经济报道

二线城市抢人大战,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城市?

近几年闹得轰轰烈烈的二线城市抢人大战,我对西安的做法是印象最深的。作为一名上世纪的60后,还记得曾几何时,一个城市户口奇货可据,短短几十年过去,农村户口变成香饽饽,一些大学生读完大学,在大城市立了足,工了作,都不把户口迁到城里。略过不表。

单说这西安抢人,接二连三推出落户新政,专科以上凭两证(身份证、毕业证)即可落户。网上各种搞笑段子让人忍俊不禁。落下户口接着就是买房,人就有了归属感,在城市扎根了,后顾无忧安心搬砖吧。

一线城市还在闷声赶人,二线城市就风声鹤唳地抢人,这不就是接盘吗?抢来的人,都是二三十岁的小鲜肉,足足可以为城市打拼三十年,买房生子交社保,哪一样都是抓生产促消费,真真的是有人就有一切。

西安这座城,曾几何时,被“人才东南飞”伤得不轻。我律师所里就有几位曾在当地高校任教的老师,他们宁愿跑到青岛做律师也不留在西安做教授加律师。这波抢人,显见得让这座城焕发出新的活力。祝福西安,祝福这座曾经见证中华民族兴盛的古城。